发布时间:2025-03-17
作者 | 宋君涛
“三八”国际妇女节到来了。这不仅是向广大女性致以善意、爱意的节日,是全球花卉行业重要的销售节点,更重要的,这还是一个向全球女性的智慧、勇气与坚韧致敬的时刻。为此我们制作了这期“花中巾帼”专题,刊登在《中国花卉园艺》2025年第2期上,将7位女花卉企业家成长和成就的故事展现给读者朋友们。她们进入花卉行业都在20年以上,与中国花卉行业一起成长,是中国花卉行业女性从业者的缩影。她们的经历告诉我们,成就从不因性别设限,而是源于对卓越的不懈追求。
今天,推出专题第 1 篇:
在国内花木行业里有位知名女企业家,北京花乡花木集团有限公司的掌舵人——林巧玲,利落的齐肩短发,灵净的清秀脸庞,一双明亮的眼睛熠熠有神,文静内敛的气质像一位邻家姐姐,让人无法想象她还担负着年产值数亿元的企业责任。刚刚,她还获得了2025年度“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
▲林巧玲在纪念“三八”国际妇女节暨表彰大会上
林巧玲的家乡在福建福州仓山,是福州茉莉花茶的发源地与产业中心。她自幼就偏爱花木,还在上小学时,每年暑假的茉莉花季,都会背上箩筐,到自家花田帮忙采花。她还在自家院子里种了很多花草,每一盆都被她照顾得生机勃勃、枝繁叶茂。2002年,成绩优异的林巧玲进入北京林业大学就读风景园林专业。
2006年大学毕业后,林巧玲进入中国航天建筑设计研究院工作,积极认真的工作态度让她备受领导赏识,2010年,已经在航天建筑设计研究院华阳公司担任支部书记和项目负责人,承接了很多重大项目。2011年,她受邀来到草桥村。
▲上工地是林巧玲最熟悉的工作内容
草桥泉甘土沃,自古就是京城的花乡,花卉栽培历史有800多年之久。谈起为何从央企来到基层村落?林巧玲向记者讲述了结缘草桥的经历。2006年,林巧玲在实习期接到了为草桥村设计一座体育公园的任务,这是她踏上工作岗位后第一个设计项目。凭借着扎实的专业知识,林巧玲通宵达旦,设计方案受到了甲方的极大认可。时任草桥村党委书记王茂春向她抛出了橄榄枝。不过林巧玲并未立即应允。但当王茂春诚挚说出“就把草桥当作你的试验田,尽管在这里勾勒心中梦想”时,林巧玲感受到了那浓浓的信任。最终,在老书记“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的执着等待中,她带着青春的热忱踏上草桥这片充满可能性的热土。这对于林巧玲来说是机遇,更是挑战。
刚到草桥村时,村民质疑这个年轻的外地姑娘能否扛得起重任?“那时的花乡花木集团一共80多人,加上我只有3个本科生,其他都是草桥村当地村民,年产值才500多万元。”林巧玲说。但这个福建姑娘骨子里有那么一股不肯认输的拼劲。她在心里悄悄给自己定下目标和规划。白天在田间地头培训村民员工,晚上在办公室加班加点做设计图……
▲京韵特色绿雕
功夫不负有心人,无数个日夜的辛劳换来了斐然的成绩。4年多的时间,林巧玲组建了设计团队,建起了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开辟承接花木养护项目,并带领公司团队自筹资金,邀请国内资深花艺大师参与设计,主持建设完成了总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的中国插花艺术馆。
品种创新 科技引领发展
初期的成功并没有让林巧玲沉醉不前,她一直将品种研发和创新作为发展重点,早在2012年就带队成立了科研所。2017年,林巧玲主持开展与英国谢菲尔德大学詹姆斯·希契莫夫教授团队的合作,经过近4年的引种试种,从300余个品种中筛选出100多种多年生地被植物。她还进行乡土植物新品种选育,摸索出适应北京地区的“成本低+观赏性强+耐寒耐旱”多年生拟自然生态植物群落。
养兵千日,用在一时。这些科研成果在2019年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上广泛应用。当时,北京室内展区计划在200平方米内呈现北京独有的园林园艺成就与文化故事。林巧玲本是展区施工团队负责人,但设计稿迟迟未定,不能开工建设。主办方想到园林设计出身的林巧玲,临时委托她承担设计重任,最终确定了主题为“红墙百花,绿水青山”的设计方案。展区的一大亮点是运用北京1200年历史的花期调控“煻花”技术,结合多种花卉,呈现了玉兰、月季、桂花、蜡梅等花卉同期绽放的独特景观。“煻花”技术也被应用在北京世园会的10辆生态花车上。这些花车由林巧玲带队设计制作,创新应用了绿雕扦插技术、自主知识产权花卉保鲜技术、车组线控(无人驾驶)及机器人表演等科技成果,讲述北京园林花卉发展历程,圆满完成了向世界展示北京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重要任务。
▲北京世园会中国馆内的北京展区
从事园林花卉科研技术应用近20年,林巧玲带领团队获得53项国家发明专利,推广应用新优花卉品种700余个,获得适合京津冀地区生长的宿根花卉150种,培育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12个。团队结合花木生产实际,创新研发温室大棚的自动遮阴装置、组合式幼苗培育支架、可移动绿墙、移动花房等系列实用新型技术,为花木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科技内核。其中,立体移动绿墙等14项发明专利,对节约城市空间,增加绿化面积具有显著提升效果。她带领团队运用生态环保创新技术、建设节约型园林,打造草桥美丽“百花园”,实现了三季有花、四季常景的美丽景观。草桥村镇国寺北街为此获评北京市首条生活性服务业示范街区以及北京市首批十大最美街巷之一。
▲北京世园会生态花车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典中,林巧玲带队为天安门城楼的贵宾桌设计制作了“甘霖祥瑞普九州”“缤纷十一送祝福”“繁花似锦送吉祥”等桌摆及花束,还圆满完成了北京奥运会、“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中非合作论坛、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北京冬奥会等重大活动用花服务的任务。
紧跟时代 创建数字平台
时代在进步,林巧玲敏锐地觉察到了大数据时代的讯息。2022年8月19日,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KIFA)北京分中心在草桥村成立。该中心占地约15000平方米,由原来的世纪奥桥花卉园艺超市升级改建而成,不仅是花卉交易综合体,更是集现代化花卉市场和数字化、标准化、可视化服务为一体的先进平台。交易中心内的花卉数据中心,将线上线下交易信息汇集、整理和分析,可视化处理后,实时呈现在LED屏幕上。数据包含阶段和实时交易量、交易价格、交易趋势等,面向社会公开,为政府管理及产业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北京花卉交易中心
我国首个服务花卉行业交易的地方标准——《花卉交易服务规范》也由北京花乡花木集团创新开展的花卉行业标准化成果转化而成。北京花卉交易中心还积极探索线上渠道,将传统花卉销售与互联网电商相结合,推出了全新的“北京花卉”产业链数字平台及“北京花卉”App、小程序,建立多样化、专业化的花卉交易流通体系。
“在这种数字化、标准化、可视化的运营模式下,北京花卉交易中心实现了线下交易同步至线上平台的数据交互融通。”林巧玲介绍说。2023年6月,北京花卉交易中心被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授予“北京花卉信息消费体验中心”称号。
▲积极参与国际交流,把握行业发展方向
“要适时根据时代的变化制定相应的策略才能不落后于时代。”林巧玲说。为了让草桥率先在北京搭建起服务全国花卉供应体系的标准化交易平台,她带领团队打造了“花+”特色产业集群和跨界融合业态,促进花卉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高效融合发展。一是成立全国首个花木数据要素应用创新实验室,挖掘花木产业数据价值,为产业决策提供精准科学依据,为花木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有力支撑。二是落地全国首例花木数据资产入表案例,为花木行业的数据资产化提供了宝贵经验和示范。三是诞生全国首个“北京花卉市场综合智能分析数据集”及数据专区,在进行花木数据资产入表的过程中形成该数据集,并即将在北京国际数据交易所上架交易。四是成立全国花木数据要素综合服务平台,提供一站式、全方位的数据资产管理服务,为企业融资、交易等提供权威评价报告。
身先示范 带动女性发展
林巧玲不仅是花乡花木集团的领头人,也是北京市人大代表,中国妇女十二大、十三大代表,她在带领花乡花木集团发展的同时,也没有忘记带领女性同胞共同前进的社会责任。
在花乡花木集团,花艺师、设计师中女性员工占半数以上。林巧玲发挥花卉产业特色优势,利用企业平台培训提升农村妇女现代农业技能,累计辐射带动妇女就业千余人,年带动村集体收益2000余万元。她牵头建立了北京市级示范性职工创新工作室,带领女职工开展“双学双比”活动,每年组织绿化工、花艺师、“金剪子”等各类技能培训,近1000名女性从业者参加了相关技术培训,并为周边妇女搭建就业平台,被评为全国和北京“妇字号”基地、“双学双比”示范基地,荣获“巾帼建功”先进集体。
▲在首都纪念“三八”国际妇女节座谈会上发言
“女性一定要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在林巧玲看来,一个人成功的关键就在于勤奋、自强、不畏困难。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今年1月中旬年宵名花进北京高山杜鹃专场推介活动策划期间,记者参加了此次活动策划的电话会议,主办方表示在活动中安排林巧玲上台发言,“这次先不发言了吧?总发言,真的发炎了。”林巧玲笑着打趣说,背景音里还传来医院就诊排号声……会后才知道她是在医院一边输液一边参加会议。林巧玲说,每当自己遇到困难想放弃时,中学时代学校楼道里那幅林巧稚的画像会经常在她的脑海里显现,这位被尊称为“万婴之母”的巾帼前辈一直是林巧玲的偶像,激励鼓舞着她在花木行业绽放新的光彩。
▲“大运之光”花束制作现场
时间不会辜负每一个努力付出的人。林巧玲的努力和坚定被大家看到和赞誉,鲜花与荣誉纷至沓来,她先后荣获“中国林业产业创新奖”“北京市三八红旗奖章”“北京市劳动模范”“首都最美巾帼奋斗者”等荣誉。这不仅是对她个人的肯定,也是对她带领的花乡花木集团发展成绩的高度认可。林巧玲觉得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她说,近几年的工作重点是“花园城市建设”,参与其中既是时代机遇,更是一种使命担当。“花园城市建设离不开花卉产业的发展,花卉产业带动乡村振兴的步伐将更加稳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