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3-19
作者 | 商雨 杨明珊 邵青 晏旭熙
云南是全球最适宜种植花卉的三大产区之一,鲜切花产量位居全国首位。2020年以来,通过强化组织领导、细化过程推进、优化资金管理,云南花卉产业集群建设成效显著,区域布局更加合理,产业发展势头强劲,联农带农成效初现,公共服务能力值增强。在农业农村部开展的中期和末期评估中,云南花卉产业集群均获得第四名成绩,云南省已逐步由花卉产业大省向花卉产业强省迈进。 ▲鲜切花绿色高效种植技术示范推广 云南也是全球唯一可以实现花卉全品类生产、全年不断供应和“一站式”采购的地区。近年来,云南省委、省政府提出“六个一”工作机制,围绕“六项重点工作”,推动云南高原特色现代农业“1+10+3”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花卉产业被列入其中,逐渐形成完备的全产业链体系,综合实力全国领先,国际影响力日益提升。 云南花卉产业集群是农业农村部2020年首批获批建设的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之一,建设涉及全省5个州(市)的6个县(市、区),分别是昆明市晋宁区、呈贡区、红河州开远市、玉溪市红塔区、楚雄州禄丰市和曲靖市马龙区,构建“一个中心,五大功能区”布局。在鲜切花技术集成及公共品牌打造方面,建设省级产业集群技术服务中心;在生产环节,以曲靖市马龙区为重点,建设鲜切花绿色高效种植技术示范推广区;在加工营销环节,以昆明市呈贡区、晋宁区为重点,建设国际型花卉交易集配中心和产区型鲜切花采后处理及物流集散中心;在经营主体环节,以楚雄州禄丰市、昆明市晋宁区为重点,建设鲜切花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示范区;在三产融合环节,以红河州开远市、玉溪市红塔区作为重点,建设花卉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区。以此布局形成区域功能互补,产业链条完整的产业集群发展格局。 ▲云南花卉产业集群构建“一个中心,五大功能区”布局 强化组织领导 高位推动,成立由省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省农业农村厅、省财政厅主要领导任副组长,相关厅局和州市政府分管领导为成员的云南省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产业集群建设项目涉及的州(市)、县(市、区)成立由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形成横向衔接、纵向合力推动工作格局。抽调业务骨干,成立花卉产业工作专班,实行集中办公、统一管理,着力推进花卉产业集群建设项目及各项工作落实。扎实做好集群各县区项目的跟踪问效和监督管理,确保项目按时序进度推进,工作按相关要求落实。同时以云南省农科院、云南农业大学等为科研院校为主,建立省级花卉产业专家组,服务产业发展。由省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对集群建设工作进行统一部署,召开全省工作推进及培训调度会议,由工作专班抓好落实。各项目县区组织区域内经营主体进行项目储备及申报,县区农业农村局、财政局组织专家对各经营主体提交的项目实施方案进行评审,形成各地方项目实施方案,由县市区人民政府报州市级人民政府审核批准,报省农业农村厅、省财政厅备案后组织实施。 ▲昆明花卉拍卖交易中心 细化工作推进 将产业集群建设纳入《云南省“十四五”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发展规划》《云南省农业现代化三年行动工作方案》进行谋划,按照工作项目化、项目责任化、责任清单化的要求,明确任务目标,落实责任分工。制定出台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及资金管理办法,建立月调度、季跟踪、年评价工作制度,运用调研、抽查、座谈等方式,形成产业集群常态化管理机制。集群各县区均制定了项目及资金管理办法,并严格按照规定抓好项目管理。重点围绕项目建设进度、资金规范使用、社会投资落实等问题采取现场核查、调阅台账、查阅资金凭证等方式开展专项督导。针对发现的问题,对有关县区约谈并交办问题清单,限期整改,并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开展集群建设项目及资金绩效专项检查。 ▲斗南花卉市场的亚洲最大花卉交易中心地位得到巩固 优化资金管理 中央下达云南省产业集群建设资金全部及时、足额下达到各项目区财政部门。省级及各创建县均出台集群建设项目及资金管理办法,项目实施严格按照资金管理办法规定执行。严格按照公开招标采购,确定建设主体,签订建设合同,进行项目验收,拨付资金等程序执行。农财部门加强监督检查。集群建设每个项目都建立了独立台账,对项目实施方案、招投标流程手续、相关资金支付研究会议记录、资金支付凭证、项目验收、审计手续等资料进行统一归档,确保资金拨付程序规范、手续齐全。积极帮助花卉经营主体解决用地难、融资难、土地流转难等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各项目县区出台相关支持政策。如晋宁区,3年累计协调信贷资金支持15亿元,投入各种花卉产业发展资金21.6亿余元,推动地方花卉产业成效较为显著。 区域布局更加合理 花卉产业集群建设坚持布局合理、链条完整、功能互补、集群发展的总体定位,在全省选择产业基础好、聚集资源要素能力强、功能分工互相衔接的6个花卉产业县区,结合“一县一业”示范创建,围绕品种、品质、品牌,聚焦花卉产业链提质增效,构建“一个中心,五大功能区”布局,重点建设省级技术服务、品种创新、绿色发展、新型经营主体培育、三产融合发展示范项目。通过产业集群建设项目带动,整合多元要素投入,放大产业集群政策效应,加快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云花产业。 ▲集群建设区域布局更加合理 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与产业集群项目建设初期比,全省花卉种植面积增长10.3%,农业产值增长20.1%,鲜切花产量同比增长35.8%,产区优势得到进一步扩大。其中,花卉产业集群6个县区花卉种植面积增长23.3%,农业产值增长47.3%,鲜切花产量增长40.7%,均高于全省水平。全省申请花卉新品种1100余个,获农业农村部、国家林草局授权新品种700个,申请数和授权数占全国的47%,居全国第一。斗南花卉市场鲜切花交易量、交易额双双突破135亿支、135亿元,亚洲最大花卉交易中心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 ▲鲜切花采后分级、包扎 联农带农初现成效 项目建设结束后,全省花农同比增长11.3%;花农收入同比增长14.7%;户均收入4.8万元,同比增收2000余元,全省形成花卉产业带农增收典型案例2个。依托昆明花拍交易平台,开展云南花卉价格保险试点,针对花农实际需求设计保险品种及快捷赔付办法,提升花农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3年投保花卉累计数量超过1.1亿支,获得花农广泛好评,后续花卉价格保险将转入市场化运作,为探索农业保险有效路径积累了宝贵经验。项目建设期内项目调整均有完整备案程序。优先选择带动作用好的龙头企业、合作社作为集群建设项目实施主体。经过3年培育,承担集群建设的花卉龙头企业实力进一步增强,新增1个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和2个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集群建设区域内7.1万花农实现增收。 ▲第22届中国昆明国际花卉展在滇池国际会展中心举办 公共服务能力增强 成功举办22届昆明国际花卉交易展,打造了全球最大的产地型花卉博览会。2024年,昆明花展展馆面积达5万平方米,设置5000平方米精品云咖推介区,全方位展示云南高原特色农业产业近年来取得的发展成效。英国作为主宾国、福建省作为主宾省参展,13个国家的434家花卉园艺企业、8.4万人次到场参展参观,国内外专业观众超过3万人次,达成订单1万多个,贸易金额达2亿元,观众数量、交易量均创历届新高。打造品种创新平台,形成了育种创新工作资源及技术共享的联合科研机制,使科研单位与企业联动更加便捷高效。打造花卉绿色种植技术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生产种植技术向绿色化、高效化发展提供公共检测服务支撑,不断健全花卉行业标准体系,开展“企业标准领跑者”评选活动,鼓励企业主体不断完善自身标准体系建设。加强成果宣传,云南花卉产业集群建设有关信息在人民网、新华网、新浪网、农民日报、《中国花卉园艺》杂志、云南网、云南日报、学习强国等主流媒体及今日头条、抖音等新媒体进行了深入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