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协会杂志新闻动态

协会杂志

来江城议樱花 赏樱花 全国樱花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召开 | 动态

发布时间:2025-03-28

作者 | 柏斌  李晓辉

图片来源 | 江汉


3月22~23日,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樱花产业国家创新联盟主办,武汉市园林科学研究院、江汉大学、武汉林学会承办的2025年度全国樱花学术研讨会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樱花产业国家创新联盟理事会在武汉市园林科学研究院召开。


来自全国40余所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的近百名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围绕“樱花种质创新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共同探讨樱花产业的未来之路。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国家林草局樱花产业国家创新联盟理事长柳新红,以及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武汉市科学技术协会、江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领导学者在开幕式上先后致辞。




统计显示,世界樱亚属物种共有76种(含11个变种),中国约有50种(含种下等级),特有种30个。世界樱花品种约700个,中国约有300个。自2017年首个樱花新品种‘红粉佳人’获得授权以来,至今我国已有‘粉彩’‘惜春’‘名贵粉’等236个樱花新品种获得授权。截至2024年,全国各省区建立樱花专类景区超过100个,樱花苗木种植逾千万株,生产面积达60万余亩。




会上,柳新红,联盟副理事长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教授吕英民、江汉大学教授蒋细旺以及南京林业大学樱花研究中心教授伊贤贵,武汉市园林科学研究院植物研究所高级工程师聂超仁等5位专家作了主旨报告。


柳新红在报告中剖析了樱花产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他说,樱花具有高观赏价值,而且花、叶既可食用,又是传统中药材,极具开发潜力。种质资源的研究与挖掘利用是樱花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目前,我国的樱亚属物种资源尚未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全国已授权樱花新品种200多个,但真正具备显著推广价值的可能还不足10%。因此,新品种选育工作应当秉持开放与合作的心态,切不可封闭搞研究。育种要以包括花量、花型、花色、花径、早花、晚花、香花、抗性、功能性食品、观赏用材兼备、盆景等为目标。新品种选育不仅要获得行业内专家的认可,更要赢得老百姓的喜爱,同时还要符合法律规范。更重要的是要高度重视新品种的推广价值。


▲获得植物新品种权证书的樱花新品种‘红粉佳人’


吕英民就樱花的育种目标、育种途径以及与育种相关的基础研究作精彩分享。他说,我国的野生樱花资源应当开展全国性的协同联合普查,摸清樱花野生资源的分布家底,并在此基础之上开展种间杂交亲和性研究,以明确不同樱花野生种之间亲缘关系的远近,从而利于对其进行保护和利用。新品种培育要以综合表现优良为目标,以实现适树适地。在育种技术方面,要强化樱花品种染色体倍性、自交亲和性、杂交亲和性的基础研究。


蒋细旺从湖北省樱花种质资源、名优樱花快繁、樱花造园(园林)建设、樱花新品种创新、樱花盆栽盆景研制、武汉樱花文化等方面,分享了武汉樱花产业创新发展,从资源的保护和有序发掘、技艺、技术的传承、人才的培养与传承等方面阐述了“武汉樱花的传承”,同时提出了“AI樱花”概念,希望我国樱花事业后继有人。伊贤贵从系统发育、资源分类、群体遗传、组学研究、品种创新和产业发展方面,全方位地呈现了樱花研究领域的最研发新成果和产业发展态势。他也说道:“我国樱花产业仍以日本品种为主导,自主品种不足。在景观方面,植物配植的简单化,赏樱文化尚未真正成形等问题。要加强樱花的自主研发和品种创新,提升景观规划水平,深入挖掘和培育赏樱文化,促进产业的深度融合。”聂超仁为与会者带来樱花种质资源开发利用和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成果。


▲主旨演讲嘉宾及热烈的讨论


在交流环节,上海交通大学纠松涛、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沈鑫、厦门市园林植物园蔡长福、湖南省植物园欧光梅、国家植物园(北京)熊德平、无锡市文旅集团沈明、广州天适集团有限公司胡晓敏,从不同角度展示了樱花产业在科研、应用、旅游等方面的创新成果和实践经验。而荥阳市城乡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古柏渡丰乐樱花园官云龙,温州樱花园周曲忠等的演讲,则阐述了樱花产业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和潜力。福建丹樱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魏一,宁波四明山樱花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李树波,法雅生态环境集团有限公司况红玲的交流内容,展示了在樱花新品种培育的丰硕成果和推广方面的积极探索的成功经验。


▲与会代表参观考察


▲东湖樱花园的壮观美景


3月23日,参会嘉宾们在武汉东湖樱花园、湿地樱花园等樱花产业核心区开展深度调研,实地考察了樱花在文旅融合、种质创新及生态修复领域的创新成果,同时也深切感受了一次“樱花之城”的生态魅力。本次会议还得到了武汉东湖樱花园、武汉湿地樱花园、武汉市园林生态集团有限公司协助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