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协会杂志新闻动态

协会杂志

6个松果菊品种比较及栽培 | 技术

发布时间:2025-04-02

作者 | 葛亚英  曹群阳


松果菊是菊科松果菊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北美,是一类兼具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的宿根花卉,因其头状花序形似松果而得名。其花大,直径可达10厘米,花期5~11月,观赏期长,有的品种单朵花花期达2个多月。松果菊根、茎、叶、花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作为多功能花卉,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和推广前景。


笔者对引种的6个松果菊的品种特性和生长习性进行观察比较,同时分析其叶片主要药用成分菊苣酸含量,总结栽培技术,以期为大规模生产应用提供参考。


品种比较


对6个品种进行盆栽,观测其生长情况,结合适应性、花期等记录,综合比较其观赏特性、物候期及适应性。



‘奶昔’  株型中等,成熟植株高30~45厘米;生长速度中等,分株性一般;舌状花淡黄色至白色,管状花深紫红色;适应性一般,开花中后期雨季会部分倒伏,花期5月中至8月中。


‘粉双喜’  株型大,成熟植株高45~60厘米;生长速度快,分株多;舌状花粉色,管状花深枚红色;观赏性强,雨季不易倒伏,适应性强;花期5月初至9月底。


‘双层巴士’  株型大,成熟植株高40~60厘米;生长速度快,分株多;舌状花淡粉色,管状花深枚红色,花朵大;抗性好,梅雨季不易倒伏;花期5月中至10月底。


‘绿宝石’  株型中等,植株紧凑,成熟植株高30~40厘米;生长速度快,但分株少;舌状花浅绿到中绿色,管状花中绿色;抗性中等,梅雨季不易倒伏;花期5月底至8月底。


‘黄色帕苏’  株型大,成熟植株高55~80厘米;生长速度快,分株多;舌状花黄色;管状花黄色,花朵大;抗性差,梅雨季易倒伏;花期早,4月底到9月底。


‘深玫红’  株型小,植株紧凑,成熟植株高15~25厘米;生长速度慢,分株少;舌状花玫红色;管状花玫红色,花朵小;抗性好,梅雨季不易倒伏;花期偏晚,6月初到8月中。


通过对各品种松果菊叶片取样,称量0.1克叶片鲜样,采用HPLC方法进行测定叶片菊苣酸含量。结果表明,‘双层巴士’叶片菊苣酸含量最高,‘深玫红’次之,‘奶昔’‘黄色帕苏’叶片菊苣酸含量较低。


从观赏性、适应性、抗性及有效成分菊苣酸含量综合比较,‘双层巴士’适宜生产推广。


繁殖技术


松果菊繁殖主要是种子播种和分株繁殖。


▲松果菊种子


▲穴盘播种繁殖


种子播种最好在秋季进行,一般采用撒播。方形托盘装好泥炭土后,把种子均匀地撒在托盘内,上面再撒上一层薄薄的基质,播种后用细孔洒水壶浇透水,之后每天面上喷水保湿,一般播后7~10天出苗,15天后小苗出齐。松果菊幼苗前期需水量较少,一般不需要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即可。当幼苗长出1~2片真叶时,可移苗到128孔或72孔穴盘,之后每15~20天浇1次水,苗长高到8~10厘米时可定植,地栽可在2~3月气温回升后定植。


▲块根分株


分株繁殖在春秋两季进行,把植株整株挖起,每株带4~5个顶芽,从根茎处割离,在阴凉处晾晒1天,隔天种植,顶芽需露出土面,之后浇水不宜过湿,以防腐烂。


栽培技术


松果菊可盆栽也可地栽。地栽需要作高畦,畦宽1.5米,行距40厘米、株距35厘米,种植前施基肥,以农家肥为宜,栽后浇透水。生长期间需光照充足,除夏季外,最好给予全光照,若光照不足,易导致枝叶徒长,花朵发育不良。夏季高温时,可适当用遮阳网遮阴,避免暴晒萎蔫。生长期保持土壤湿润,避免过于干燥,特别是盆栽,夏季高温时,早晚需喷水保湿。松果菊对肥料要求不高,一般在生长阶段,每隔2~3个月追施1次复合肥或有机肥液。地栽注意中耕锄草。为使植株矮化并有效防止倒伏,可适时摘心,促进侧花形成。病害很少,高温期易受到蚜虫、白粉虱等的危害,需定期检查植株状态,若发现虫害及时喷药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