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协会杂志新闻动态

协会杂志

看时近晚秋,桂香可闻否? | 花文化

发布时间:2024-11-04

作者 | 韬君  汪劲武


图片


桂花


学名:Osmanthus fragrans


别名:木犀、岩桂、九里香、金栗


科属:木犀科、木犀属


图片


图片


图片


形态:常绿阔叶乔木,高可达15米。树皮粗糙,灰褐色或灰白色。有时显出皮孔。叶面光滑,革质,近轴面暗亮绿色,远轴面色较淡;叶全缘、波状全缘、具锯齿或仅顶端有齿,芽被鳞片,绿色,有的为暗紫红色;密伞形花序,基部有合生苞片,每花序有小花3~9朵。花色因品种而异,有浅黄白、浅黄、橙黄和橙红等;花具有芳香,核果4~5月成熟,暗紫蓝色,椭圆形,顶端渐尖,有喙。


图片


习性:原产于我国西南部,喜马拉雅山东段,印度、尼泊尔、柬埔寨也有分布。属于喜光的树种,幼苗期要有一定的庇荫,成年后要求有充分的光照,较为耐寒。土壤不宜过湿,尤忌积水,而且对空气湿度也有一定的要求。适于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的沙质壤土,在粘重土上也能正常生长,但不耐干旱。适生在pH值5.5~6.5的微酸性土壤。桂花通常分两次在中秋节前后开放,相隔两周左右,最佳观赏期5~6天。


图片


图片


桂花是中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栽培历史达2500年以上。桂花因其叶脉形如圭而称“桂”,因其材质致密、纹理如犀而称“木犀”,因其丛生于岩岭间而称“岩桂”,等等。有关桂花的记载最早见于屈原《九歌》:“援北斗兮酌桂浆”,其后东汉班固《汉书·礼乐志》中也有记载:“尊桂酒,宾八乡”。晋代葛洪《西京杂记》云:“汉初修上林苑,群臣远方各献名果异树,有梅桂十株”。这时,桂花已作为异树栽培于关中了。


图片


民间流传着很多关于桂花的美丽传说,其中最有名的是汉朝时西河人吴刚伐桂,唐代段成式著的《酉阳杂俎》中有说:“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无名氏在《听月楼》诗中吟道“乐奏广寒声声细,斧敲月桂响咚咚;忽闻一阵香风起,吹落嫦娥笑语声”。毛泽东同志的诗句“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以革命浪漫主义的彩笔,融进了这一美丽动人的神话故事。


我国古代还把桂树作为成功的象征,故有“折桂”之说。


丹桂飘香(节选)


杭州桂花之多,真是无法形容。在岳王庙里,在灵隐寺风景区,在西湖的苏堤、三潭印月一带,几乎到处都有桂花树。九月金秋,桂花盛开,到处是浓郁的香气,引人入醉,杭州以桂花为市花最合适不过了。在杭州西湖的满觉陇一带,几里地内,桂花树成林,而且老桂尤多。桂花成熟时,有所谓的“桂花雨”现象,原来当地风俗是收桂花以作种种用途,由于桂花花朵小如米粒,收起来不容易。于是在地上放上帐布,年青人上树抱树一摇,桂花纷纷落地,那光景就像下一场桂花雨一样,煞是有趣。


图片


木犀属植物共有30种,我国产25种。但只有桂花这个种是广泛栽培的名种。它的名称还有木犀、岩桂、九里香等等,据说桂花别名木犀是浙江地方名。源于桂花木纹理如“犀”的缘故。《种树郭橐驼传》中有“木犀”论,应当注意的是桂花虽有“桂”字,但不要与肉桂或月桂混淆。后二者皆属樟科植物,与桂花绝不相同。肉桂的树枝、树皮入药。月桂在古希腊时代,被人们用其枝叶编成花冠,称为“桂冠”,用以赠送给著名英雄人物或才华出众的诗人,名为“桂冠诗人”。神话传说中认为月中有桂,故又谓之月桂,但这里的桂或月桂则皆为桂花,而非希腊时代的月桂。


图片


我国古代不少文人官宦之家多栽桂花树以期登科“折桂”,故南方民间栽桂花多,古寺庙中亦多有桂树。在浙江绍兴鲁迅故居中,有百年老桂,太湖之滨老桂亦多。在陕西汉中的圣水寺中,有一株汉桂,传说是西汉萧何所植,寿命已近2000年了。


图片


为什么桂花会入选我国十大名花呢?这与桂花的香有密切关系。因为桂花花朵细小,也不艳丽,无法与其他九大名花相比。但桂花以香取胜。自古以来有口皆碑。特别是中秋时节,明月高悬,桂花送来阵阵悠远浓郁的香味,好像云外飘来的一样,米粒大的花朵随轻风飘落,犹如月中落下来的,此情此景,令人陶醉。唐代诗人宋之问曾作《灵隐寺》诗,有云:“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诗是借了古代月中生桂的神话故事来的。


图片


汉武帝的上林苑栽有桂花10株。武帝还曾命人建造一宫殿,名为桂宫。可见其对桂花的喜爱。古代赞美桂花的诗,多看中桂花的香气,如宋代杨万里的《岩桂》云:“不是人间种,移从月里来。广寒香一点,吹得满山开。”宋代朱淑贞在《桂花》诗中云“弹压西风擅众芳,十分秋色为伊忙。一枝淡贮书窗下,人与花心各自香。”桂花的香据说盛开时,极为浓郁,轻风一送,可达九里以外,故桂花也名“九里香”。宋代的邓肃也写有《木犀》诗云:“清风一日来天阙,世上龙涎不敢香。”形容桂花之香,把龙涎香比下去了。桂花由于有异香的特点,被列入十大名花之一,就决非偶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