蕨类植物种类丰富,具有观赏、食用、药用等多种功能。在蕨类植物的收集保育方面,深圳市中国科学院仙湖植物园走在了行业前列,建成的国家蕨类种质资源库是国内蕨类植物保存种类最多的机构之一,不仅保育规模和科研实力领先,在科普宣传、交流合作等方面也取得了丰硕成果。
仙湖植物园从1988年开始进行蕨类植物的收集保育工作,目前已收集来自我国西南和华南地区,以及东南亚、南亚及东非的蕨类植物1000余种,约占全世界蕨类植物种类数量的10%。其中包括中国特有种95种,如低头贯众、基羽鞭叶耳蕨、抱石莲等。在这些种质资源中,不乏一些珍稀、濒危的蕨类植物,如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3种,包括中华水韭、东方水韭和荷叶铁线蕨;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25种,包括苏铁蕨、中华桫椤、笔筒树等。此外,保育深圳野生蕨类植物126种,其中国家濒危重点保护植物14种。为了对这些种质资源进行更好的信息化管理,植物园开发了“深圳仙湖植物园活植物管理系统”,实现信息准确归档和及时调用。
▲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中华水韭
仙湖植物园倾力打造的国家蕨类种质资源库由设施保存库和异地保存库两部分组成。设施保存库为保种中心保育基地蕨类植物温室,占地面积2700平方米,设有水帘、大型风机、内循环风机、内外遮阴等,可控温湿度,能够满足热带、亚热带蕨类植物的生长需求。保种中心基地还建设有热带植物越冬温室及低温温室,热带植物越冬温室可在冬季极端天气下保证热带植物顺利越冬,低温温室能满足中高海拔地区喜冷凉气候的蕨类植物生长需求。
异地保存库是与蕨类植物原生境极为相似的热带沟谷——蕨类中心。仙湖植物园2016年开始建设的蕨类中心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有天然的湿润环境,为热带、亚热带蕨类植物营造了适宜的生长条件。蕨类中心内栽种了植物园多年引种保育的各种蕨类植物,搭配乔木、藤本等植物,辅以多种园艺手法,营造出错落有致的独特景观,使游客仿佛置身于热带雨林,带来难忘的观赏体验。
仙湖植物园工程师赵国华介绍说,蕨类种质资源库以收集热带、亚热带地区来源清晰的野生蕨类植物、有观赏价值的园艺栽培蕨类植物、有保育价值的受威胁和濒危的蕨类植物以及有科普教育价值的特殊形态、特殊生境的蕨类植物为主。同时,开展以珍稀濒危蕨类植物及观赏价值高的野生蕨类植物为主的人工繁殖工作。
截至目前,仙湖植物园蕨类植物科研团队先后主持了10项国家、省部和地市级科研项目,发表论文50余篇,发表蕨类植物一个新科及一个新种,出版了8本出版物。科技人员积极探索蕨类植物繁殖技术,成功对200余种蕨类植物进行人工繁殖,部分种类已在植物园景观布置中应用。
▲设施保存库
在开展蕨类植物保育、科研工作的同时,仙湖植物园还非常注重科普宣传与教育工作。蕨类中心集科学研究、自然教育和旅游观光为一体,配备了互动科普解说牌式系统,分为多个主题,讲述了蕨类从古至今的生活形态、世代交替过程、演化史、辨识特征、生态习性、特殊形态以及蕨类与人们衣食住行的密切关系。
蕨类中心内最具特色的当属“知蕨馆”和“醒蕨屋”。知蕨馆内设置了4个板块的科普解说牌,分别以世界蕨类的分布、中国蕨类的分布、特殊生境的蕨类植物及蕨类植物保育大事记为主题。馆内展示的巨幅植物压花画十分醒目,采用国家压花协会专利技术,用100种蕨类植物叶片压制而成,是目前国内较大的单体植物标本科学压花画。馆内还设置了10座木质拓印台,配套有原创设计的拓印手册,可供游客拓印10种特色蕨类植物,增强了互动性。玻璃墙设计了以恐龙与蕨类植物为主题的漫画,增加科普的趣味性。颇受游客喜爱的还有知蕨馆内的两个精美的生态缸,其中“喀山之恋”——喀斯特地貌蕨类植物生态缸以山石为构架,应用50种蕨类植物及31种种子植物,营造了喀斯特地貌植物生长的生态小环境。“森之物语”——附生蕨类植物生态缸则以枯木为构架,运用50种蕨类植物及39种种子植物,营造了热带雨林附生植物的生态小环境。醒蕨屋为景观玻璃房,以枯木为构架,辅以大量附生蕨类植物,展示了庭院及室内蕨类植物的园艺应用形式。
仙湖植物园还举办了多次专题展览,如“蕨代风华”蕨类植物专题展览、中国观赏蕨类植物联展、粤港澳大湾区2019深圳花展——特色植物展等。同时,加强蕨类植物的园林应用展示,通过生态缸、庭院及室内应用、园艺小品、自然生境等多种手法,展示了约500种蕨类植物的景观应用效果。
▲醒蕨屋
仙湖植物园一直保持与中外植物园及种质资源保种机构合作,进行资源互换、联合科考、科研合作。与台湾辜严倬云保种中心建立了联合保种基地,联手缔造生物多样性保育平台,共同开展濒危植物类群的收集保育工作。与国家基因库联合建立了国家基因库深圳市仙湖植物园活体库,联合开展保育植物全基因组测序、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植物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和探索。
在行业交流方面,仙湖植物园于2008年承办了全国蕨类植物学术研讨会,于2010年举办了第五届亚洲蕨类植物学大会。在2017年举办的第十九届国际植物学大会期间,仙湖植物园再次承办了中国蕨类植物研讨会暨IBC2017国际植物学大会蕨类植物卫星会议,邀请了来自美国、英国、马来西亚、俄罗斯等国家以及我国的106名蕨类植物知名专家学者,对蕨类植物的收集、保育及研究现状进行了探讨。2020年11月,全国蕨类植物学术研讨会在深圳召开,仙湖植物园为协办单位。
在科研合作方面,仙湖植物园蕨类植物研究与保育组与中科院华南植物园、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山大学和华大基因等单位合作进行了蕨类植物系统分类学、蕨类植物小分子RNA、转录组、植物资源利用等课题的研究,获得多项研究成果。
赵国华介绍说,国家蕨类种质资源库将继续秉承收集、保育、科研、科普和繁育并重的发展理念,扩大蕨类植物资源收集与保育的范围和种类。加强行业间的交流合作,对部分类群进行深入的系统分类学、繁殖生物学和生理学方面的研究。繁育更多的种类用于绿化和科普教育,完善蕨类中心的科普系统,利用研究成果撰写蕨类植物系列科普读物。同时,资源库拟建立国家蕨类资源库孢子储存库,采取多种方式保存活体材料。
▲蕨类中心